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台灣上青-台灣文化系列講座-台灣飲食的多元身世ー從柴魚與沙茶談起

台灣上青-台灣文化系列講座-台灣飲食的多元身世ー從柴魚與沙茶談起

民進黨台北市黨部與 前衛出版社 合辦的「台灣飲食的多元身世ー從柴魚與沙茶談起 」講座,在大家越聽越餓中結束。
🐟日本料理必不可少的柴魚,原來台灣也曾盛產過?!
柴魚是由鰹魚經過繁複加工而成,但因這種魚的特質很快有股腥臭味,並不受台灣人歡迎。直到日本領台,將柴魚及現代化水產技術引進台灣,並克服台灣鰹魚脂肪較多易腐敗的特性,誕生了屬於台灣味的柴魚,當時台灣總督府更將此味當成敬奉給大正天皇的供品!戰後台東延續了日治以來的柴魚生產技術,從1950至1980年代,台東縣一直是台灣最重要的柴魚產地(成功最興盛)。
⛰️🌊從「他鄉」到「故鄉」
原來台灣人愛吃的沙茶(火鍋)是大航海時代移民到東南亞的潮汕人,他們將當地的沙嗲帶回潮汕,經過減法(當地沒有的食材、香料)及加法(當地才有的藥材與食材),融合成屬於自己的味道;又在移居台灣時,將這樣的味道帶入台灣,而又因台灣人的飲食口味,不習慣將沙茶加入火鍋裡,而是當成沾醬,最終在地化成了專屬於台灣的沙茶滋味。
曾齡儀老師擅長從日常飲食文化中,發現隱藏著台灣以及世界的歷史。作者認為,「沙茶的故事不僅是移民與飲食的故事;同時也是外來與在地的融合,透過在地化、本土化的過程,沙茶展現了台灣社會多元、包容、創新精神!」
✅「台灣上青-台灣文化系列講座」還有四場,歡迎報名,錯過不再!
民主進步黨台北市黨部
Scroll to Top